中国青年报:义务劳动算不算“劳动教育”?
学生在学校经常会做一些“劳动”,如擦黑板、打扫教室或校园、清理垃圾和树叶等等。但学生到底是否应该去做这些,这些“劳动”又是否是所谓的“劳动教育”?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到底应该注意些什么,又应该怎样开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学生是否该为学校义务劳动?
日前,黑龙江一学校组织学生扫雪,有13岁女生扫雪近3小时,全程没有戴手套,导致手指被严重冻伤,险遭截肢。事情发生以后,有网络媒体在微博上发起“学生该不该为学校义务劳动”的讨论。有人认为,学生不是清洁工,不该出来扫雪。
因为没有戴手套,且扫雪时间过长,导致学生手指被严重冻伤,学校无疑要反思并承担其中的安全管理责任。但是,把问题指向为“学生该不该为学校义务劳动”,却落入了顾此失彼的简单思维。如此表述方式,似乎将学生和学校视为对立的利益冲突体,不仅夸大了学生的被动性,也把学校组织学生劳动过于工具化了。
学生在学校适当参加劳动,不应该理解为学校“需要”学生的劳动,而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一部分。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劳动教育却被教育者和社会忽视了,学生在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上学到的技能不能帮助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且劳动教育在实践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偏颇,如:中小学校的校园草坪变成了菜地、楼顶变成了“开心农场”,大学生只有费心劳力去打扫卫生才算“劳动教育实践”......
我们日前发布文章——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两会上,雷鸣强将向大会提交《关于纠正劳动教育偏颇、提升劳动教育质量的建议》。他认为,应特别强调对劳动教育“新时代”性质的认识把握,大中小学应依据学段和教育类型等实际情况开展劳动教育。
02
开展“劳动”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开展劳动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劳动技能。“劳动课”不是理论课,与其让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不如放手让学生亲手尝试。当然,教师也不能放手不管,要传授给学生有实践意义的劳动技能,告诉学生劳动技巧和安全防护知识。很多教师只让学生参加劳动,自己却“袖手旁观”,其教育效果显然不及亲力亲为的示范来得好。
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提高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很多成年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定期轮换的值日,或者隔段时间教室大扫除,不仅能维持学习环境的整洁,还是和同学亲密配合、互相协作的时候,甚至可以因此发展终身的友谊。在劳动过程中,很多文化课学习不会出现的实际问题被暴露,学生通过自己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社交能力的提升与人格素养的健全。
开展劳动教育,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校让学生参加校园劳动,不能出于某种使用“免费劳动力”的心态,以劳动教育的名义压缩学校的运营成本。中小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不宜让他们承担过于繁重、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劳动任务。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很多劳动要么可以由机器替代,要么更多地由专业人员处理,发动大量学生参加某些非常规劳动不仅费时费力,还平添了不必要的风险。
时代在变,技术在发展,劳动的内涵与表现也时刻变化。打个比方说,生活中洗衣机已经包揽了许多家庭的日常洗衣工作,学校与其让学生手洗衣服,还不如添置几台公共洗衣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没有必要抱残守缺,社会也要对不同年代学生的成长特性予以理解。归根结底,劳动技能是服务于生活的,适应时代需求的劳动教育才有生命力。
生活需要劳动,劳动教育关系到一生的幸福生活。学生参加校园劳动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对此,教育者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家长与社会也应当加深对劳动教育的理解,起到支持和鼓励的作用,而不是纠缠于“学生该不该为学校义务劳动”这一伪命题。
值此全国两会期间,我们将持续关注委员代表们的提案,陆续为大家整理发布他们关于劳动教育等的相关内容,敬请期待!
延伸阅读
研学论坛系列
重磅发言
陈光巨:每年需要28万名研学专业人才
黄琼:中小学劳动周课程内容要注意4个问题
李永生:7大要素相互作用,才能做好研学旅行
政协委员:将农业研学纳入中小学课程
政协委员:将非遗手工纳入劳动教育课程
END
研学猫公益讲堂
第 46 期
已于本周六晚19:00开启
没来得及观看的
想要再次重温的
对文博研学感兴趣的
都可以
扫码看回放
限时活动
实践教育领域唯一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真正的“实操手册”,研学从业者必读!
扫码订书
↓↓↓
培训咨询(微信同号)
186-0073-8145 陈老师
176-1179-0535 杨老师
176-0588-7180 冯老师
商务合作(微信同号)
132-2687-8796 魏老师
139-1052-6098 邓老师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